目的地搜索
学习进行时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3-2024学年天津师范大学“活力社团”风采展示 |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学生科普实践团
2024-02-27 19:08  

天津师范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科普实践团,成立于2012年,依托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培训与实践基地、天津市科普基地——天津师范大学科学体验馆,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助力全域科普。科普实践团依托学生社团,以朋辈引领实现科技志愿者的“传、帮、带”。社团现有56名本科生,均在专业教师与实践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科技志愿服务。科普实践团以科学体验馆为主要阵地,深入中小学校、社区、乡村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系统完整的科技志愿服务。团队服务半径涵盖天津市 16 个区,包括 15所中小学校、20个社区、15个乡村,以及重庆、甘肃、广西、新疆、西藏等老少边穷地区。社团组织的活动被共青团中央官微、光明网等中央媒体和天津日报、天津教育报等地方媒体多次报道。

研发科普资源,实现精准科教育人

科普实践团投身于针对青少年的科学教育资源研发与实践工作,发挥科学教育领域研究优势,将基于科学教育的专业理论与科研创新有机结合,贯彻STEM 理念,体现跨学科融合思想,聚焦创新思维培养,打造出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社团也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科学知识比赛,实现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同时引导学生应用所学所得开展科技创新,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社团以实现人才培养为宗旨,以推动自身发展为核心,以优良学风建设为导向,以优化服务能力为目的,以科学竞赛为驱动,形成了“以赛促学,以学促用”的综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社团形成了包括科普课程进校园、科普戏剧展演和科学家精神宣讲三大活动在内的校馆结合服务模式。为了提高科技志愿服务的趣味性、普适性,科普实践团与天津北方演艺集团联合打造“科技-艺术”融合的科普剧目,利用科普戏剧将科学知识与表演艺术融合。《北斗破苍穹》、《古声今传》等多部作品成为天津市十佳科学实验展演作品,在全国科学实验展演中获得国家级奖项。

科普实践团以面向青少年弘扬科学家精神为总体目标,以“听故事”“讲故事”“演故事”3 个维度入手,设计“繁星筑梦”科学家精神展、“今天我是讲解员”等活动,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科普人才队伍。其中,成员林慧玲荣获2023年“天津市十佳科普使者”称号,为天津市全域科普贡献了师大力量。

打造产学模式,输出科技文化成果

科普实践团科学教育资源通过送课到校,提供“订单式”培养方案,打造“大中小衔接”课程资源供需产业链,与天津市逸阳梅江湾国际学校等15所中小学建立合作关系,定点、定量、定性输出课程资源。

此外,科学体验馆采取“迎进来”“走出去”的活动形式,与社会公众、合作学校、社区、乡村搭建单链互动模式,扩大自身科技文化产业规模。近年来,社团成员也走到天津、重庆、甘肃、新疆、西藏等老少边穷地区的中小学,开展多项科技志愿服务,助力当地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

培育创新人才,充实全域科普力量

通过科普实践教学、科学普及活动的开展,社团成员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得到良好的锻炼,其学科专业能力及科学素养也得到了提升与培养,在“格致杯”、“华夏杯”、“田家炳杯”等多项教师技能比赛中斩获佳绩。天津教育报也曾在二版头条以《创新实践教学成效显著,用全域科普力量培养未来教师》为题进行报道。

为进一步加强育人实效,发挥专业优势,社团为学生搭建科研创新与实践应用的桥梁,聘请多位教授、专家组建 “专家库”提供专业指导,以“专家库”为根系,社团大学生为枝叶,打造“树”状团队研发模式。科普实践团以灵活多样的运营服务形式,长期坚持开展校内外科普活动,服务于社会科学普及工作。

9142E

科普实践团将继续加大对优秀科研成果的科普传播力度,积极实践,勇于创新,通过高质量、有温度、多形式的科学普及,努力促进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让科学触手可及,将科学知识带给更多的人!

来源:继之青年微信公众平台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权归天津师范大学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