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怀揣满腔热忱,我校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接过青春的接力棒,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支教之旅。他们秉持为西部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坚定信念,在角色转换中磨砺教学本领,在日常点滴中体悟教育真谛,用实际行动书写研究生支教团的使命与担当,践行“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的青春誓言......
2024年夏末,初出象牙塔的我踏上了前往新疆哈密的征途。“日映瀚海金,风吟戈壁长”,这是儿时记忆中老师对新疆的描述。广袤大地,戈壁无垠,雪山巍峨又绿洲点点。而今,真正站在哈密这片土地上,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的道理。每一步的坚实前行,都让我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抵达已两月有余,每一刻都充满了不凡的意义。心中情感波澜起伏,万千思绪交织成网,欲诉诸笔端,却又感言语苍白,难以勾勒出支教生活的全部色彩与温度。

初为人师,请多指教
从南粤之地到祖国西域,纵有水土不服的情状,热情却愈发高涨,对支教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使我克服了初来乍到的重重困难。

在得知要跨年级担任初一和初二6个班级的地理老师时,我深感忐忑不安,我总是焦虑于自己能否胜任非本专业、多个班级、跨越年级的教学任务,而这份焦虑最终以坚定地选择自我挑战收场:我想,绝不能辜负组织和学校对我的信任。不久,我迎来了我的开学第一课,从孩子们望向我的眼睛里,我看到了求知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向往。当第一节课悄然落幕,孩子们恭恭敬敬起立鞠躬道“老师再见”,我却带着几分“狼狈”逃也似的回到了办公室。我对自己“开学第一课”的表现十分不满,逻辑不够清晰、语言不够简明,听不懂孩子们用方言抛出来的问题……每每想起孩子们望向我的眼神,我越来越为未来的教学之路感到焦虑与迷茫。

正当我深陷自我怀疑难以自拔时,几个小脑袋小心翼翼地探出了办公室门缝,小声地问我:“老师,以后你就是我们新的地理老师吗?”“我们都特别喜欢你上课。”“这节地理课我听得特别明白!”那一刻,孩子们眼里的光亮瞬间驱散了我心中的阴霾,我暗暗发誓,无论未来的路上有多少艰难险阻,我都要全力以赴,用爱与智慧为孩子们点亮未来的希望之光。

山海相遇,微光成炬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习惯了学校的教学节奏,与孩子们的关系也变得亲密无间,每日,总少不了被学生围追堵截,解答一连串的“为什么”。书本上的知识逐渐满足不了孩子们的胃口,这份对世界的好奇,让我深感惊喜与欣慰。

为扩充孩子的知识面,提高地理课堂的趣味性,我苦思冥想了好一阵,最终决定将地理学科特点和自身的新闻专业相结合,努力为孩子们打开一扇观察世界的新窗。通过一幅幅精美的摄影照片,孩子们领略了丹霞地貌,红色的砂岩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和地质的传奇;体验了黄河的雄浑气魄,感悟夹杂着泥土的芬芳和历史的厚重......此外,我耐心地教导孩子们如何构图、如何把握光线,鼓励他们尝试用影像记录下身边的故事和风景,捕捉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美好。

看着孩子们能够把我国的每一个省级行政区域名称写对,将每一条河流认准,把每一个地形区都牢记于心中时,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在于放慢脚步,俯身倾听孩子们的心声。那是一种眼神交汇、心灵相通的美好瞬间,能够共同绘制出教育田野上最温馨、最惬意的风景画卷。在新疆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与孩子们心手相连,共同追寻知识的光芒,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奔跑。
一次哈密行,一生哈密情
岁月悠悠,纸笺难载深情厚谊。我曾在毕业论文的致谢中写下这样的愿景:“数月之后,我将踏上祖国西部的广袤土地,与一群未曾谋面的孩童共度一年的时光。站在人生的又一个十字路口,我已整装待发,背着行囊,迎风而立,笑容满面,目光坚毅地望向遥远的未来。”如今,我欣慰地发现,自己已然兑现了当初对自我的那份期许。

我将深切珍视这段意义非凡的旅程,持续深化自我,向下汲取养分,向上茁壮成长,在挑战与磨砺中锤炼能力。我愿用满腔热血,以奋进之姿奉献这片热土,诠释对国家的深情厚谊;我将以不懈的奋斗为笔,以坚定的信念为墨,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书写青春篇章。
来源:“继之青年”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