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风暖人心,雷锋精神代代传。师大青年学子依托“四点半课堂”志愿服务活动,走进中小学,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堂文化底蕴丰厚、生动活泼的课程。师大学子们在服务社会、助人为乐中学习雷锋精神,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把个人追求融入教育事业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文学院:“锋”火传承桃李志,师生共谱梓楠篇
文学院三支“星火燎原”志愿服务队分别来到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天津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和天津师范大学第三附属小学,融传统文化于“五育并举”之中,将大学课堂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基础教育的生动实践,让文化自信的种子在童心中生根发芽。
在岳阳道小学,他们以“传统节日”为经,以“民俗文化”为纬,编织一幅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图景;在师大三附小,他们在韵律中架起沟通桥梁,通过系统化设计的精心教学,让孩子们在声声诵读中领略到了汉语的魅力;在师大附属实验学校,他们精心设计的“城市文化基因图谱”,让老城厢的砖瓦成为打开地域文化的密钥。当稚嫩的童声诵读古诗、灵巧的小手执笔挥墨、好奇的眼神点亮地图时,这场跨越年龄的“文化对话”,早已在双向奔赴中绽放出传承的星光。
在2025年春暖花开的征程中,志愿者们将继续号召更多文学院学子加入这一行列,共同接过文化传承的火炬,让文化自信的火焰燎原四方。

教育学部:安全教育助成长,志愿服务显担当
教育学部的志愿者们走进南开区阳光小学,依托“四点半课堂”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围绕防溺水、食品安全等主题展开宣讲,以专业力量践行“教育服务生命成长”的使命。
活动过程中,志愿者们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将防溺水自救技能、食品安全自护常识融入互动课堂,用专业知识为孩子们筑起安全防线。看到孩子们认真思考、积极互动的样子,志愿者们也深刻体会到了“四点半课堂”的育人价值——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生命教育的生动实践。
此次志愿服务活动既是对师范生专业素养的锤炼,也是对其教育初心的滋养。未来教育学部青年学子将继续深挖“四点半课堂”的育人潜能,用知识接力守护儿童成长坐标,用志愿服务的温度诠释新时代师范生的责任担当!

历史文化学院:弘扬雷锋精神,铸就青春担当
依托“四点半课堂”,历史文化学院团委受邀前往天津市第二中学开展活动。活动中,宣讲团成员以饱满的激情、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为同学们讲述了雷锋同志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仿佛将他们带回到了充满奉献精神的火热年代,与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宣讲团成员还分享了各行各业涌现出的“雷锋故事”,这里面有默默耕耘的劳动者,一抹“环卫橙”为津城美容的徐文华;有教育路上的引路人,传递爱心的温暖使者单莉华;还有持之以恒的奉献者,温暖社会的平凡英雄刘雄辉,他们身上充分彰显了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历史文化学院团委将继续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投入到弘扬雷锋精神的志愿服务工作中,讲好新时代的“大思政课”,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化学学院:螺丝不锈守初心,薪火相传担使命
在第六十二个雷锋日到来之际,化学学院青年志愿者结合专业特色给天津师范大学第三附属小学的学生们带来了一堂趣味科普课。
通过利用家中常见的食油、水、小苏打和白醋等原料,分别对“油和水不相溶”“小苏打(碳酸氢钠)与白醋(含有醋酸)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原理进行生动讲解和演示,带领小学生们动手操作,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化院青年始终遵循“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利用专业特长实现志愿服务与科普的有机融合。未来化学学院将继续组织青年学子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让化学不止于实验室的瓶罐之间,更流淌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青春血脉中,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生命科学学院:当“学雷锋”遇见“开学季”
生命科学学院团委组织宣讲团志愿者走进天津市南开区阳光小学,开展了一场既温馨又有意义的 “四点半课堂”志愿服务活动,与三年级的孩子们共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课堂的主题是 “植物标本的制作”。志愿者们化身 “小老师”,将大自然的知识带进了课堂,用生动风趣且充满活力的语言,向小朋友们展现了大自然所孕育的灵秀之美 —— 植物。这不仅让小朋友们对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植物重新燃起了探索的热情,也激发了他们保护植物、爱护环境的意识。
此次志愿服务活动是生命科学学院宣讲团志愿者们与小朋友们的一次双向奔赴与美好相遇,不仅进一步激发了小朋友们认真学习、积极探索科学知识的好奇心与主动性,也让志愿者们种下了帮助更多孩子的美好愿望。今后生命科学学院将持续凝聚青春力量,引领广大青年勇于担当责任,积极进取,不断拓展志愿服务的广度与深度,为服务社会贡献力量!

来源:“继之青年”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