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动态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新闻 >> 正文
支教团日记|我与山城的心灵奇遇
2025-03-25 22:09  

编者按

怀揣满腔热忱,我校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接过青春的接力棒,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支教之旅。他们秉持为西部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坚定信念,在角色转换中磨砺教学本领,在日常点滴中体悟教育真谛,用实际行动书写研究生支教团的使命与担当,践行“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的青春誓言......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重庆分团王清扬的支教故事。

书本内外探索物理奥秘

在196名学生的求知路上,我成为了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引路人,我深知这个身份背后的责任与艰辛。备课时的精雕细琢、听课时的虚心求教、教研中的思维碰撞,这些看似平凡的教学日常,构筑起我教学生涯的坚实根基。为了让书本上的物理知识“活起来、动起来”,我鼓励学生们走进实验室,带领他们在现象观察中激发探究兴趣,在数据测量中培养实证精神。

尤记起在“‘渝’你携手,智启未来”主题课上,我带领学生们探索古代发明的奥妙。看着学生认真研究空气受热膨胀变轻的原理用以解释“走马灯”现象,我欣喜万分。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们对物理学科的态度由畏难到热爱、由被动到主动,逐渐学会物理、学懂物理、学活物理。

心语信箱传递青春回响

面对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们,我深知他们内心涌动着难以言说的迷茫之事,或许是学业压力的困扰,或许是人际交往的烦恼,亦或是自我认同的困惑。我在确保教学进度的同时,长期开设“心语信箱”交流平台。小小的信箱,成为了孩子们倾诉心事的树洞,折成的各式各样的信纸,承载着他们成长路上的喜怒哀乐,一字一句都是心灵的呼唤与探索,我将持续尽我所能为学生遨游青春之海指引航向。

生活田野读懂学生故事

家访,让我得以走近学生的成长环境,触摸到教室灯光外的生活温度。来回的车程总是“山路十八弯”,下车后要再徒步穿过蜿蜒的乡间小路,才得见“桃花源”。这样来回一次便觉得跋涉艰难的路,却是学生每日往返于学习与生活的必经之路。“他自己晓得烧饭,五点多起来烧全家的早饭,快告诉老师你最好烧什么呀!”家长的招呼换来了他的腼腆一笑,随后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穿梭于农田与村舍之间,陆续走访十多户贫困生家庭,我发现,那些在课堂上的“调皮娃”都变了模样,背着一筐比人还高的稻草、帮着家里人看摊卖菜、周末坚持早起给全家人准备早饭……他们俨然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听着班主任与家长一起制定资助方案,心头五味杂陈。学生们其实是成熟懂事的,他们具有着勇于直面生活挑战的坚韧品质。这份意外的发现,让我重新思考了教育的意义,传道授业固然重要,但更要读懂学生成长的故事,努力成为他们生命中的点灯人。

支教的道路从来不是坦途,崎岖中又常有荆棘,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教育的过程充满生命的张力。“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在这场教学相长、共同成长的蜕变过程中,是爱让我们始终心连着心。

来源:“继之青年”微信公众平台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权归天津师范大学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