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动态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新闻 >> 正文
支教团日记|童“声”绕西小 余“音”传陇原
2025-04-08 19:18  

编者按

怀揣满腔热忱,我校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接过青春的接力棒,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支教之旅。他们秉持为西部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坚定信念,在角色转换中磨砺教学本领,在日常点滴中体悟教育真谛,用实际行动书写研究生支教团的使命与担当,践行“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的青春誓言......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甘肃分团潘震的支教故事。

2024年夏末,蝉声依旧喧嚣不止。满怀期待的我正在收拾沉重的行李,目光不时瞥向窗外的蓝天,思绪早已飞向心心念念的陇原大地。“那边的天会不会更蓝?那边的云朵会不会更白?”会的,一定会的!初次踏上甘肃这片热土,我便有太多感动。

讲台三尺 唱不尽童心无限

初见孩子们,四十多双眼睛就像星星般亮起,我声音颤抖地说出早已准备好的开场白:“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音乐老师。”话音未落,孩子们就用热烈的掌声回应我。那一刻,我被四十多份纯真的期待紧紧包围,所有的紧张与不安瞬间烟消云散,只剩下与孩子们共同探索音乐世界的无限憧憬。

当音乐的旋律在教室里流淌,孩子们的手指在课桌上轻轻敲击,孩子们的歌声在教室回荡,原来音乐真的是打开心灵的钥匙。“下节音乐课什么时候上呀?”“下节课我们唱什么呀?”“老师,我将来也想站在更大的舞台上唱歌,我能行吗?”孩子们的每一次提问都让我心头涌起丝丝暖意,原来这是就双向奔赴的过程,是将心比心的结果。

社团百态 览不尽童趣无穷

我始终坚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号召下,我们为学校“红领巾讲解员”社团注入新的活力。在社团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日复一日耐心地带领孩子们练声、练习绕口令、矫正发音方式及呼吸方式等等。同时,我鼓励孩子们勇敢地站到台上讲述故事。在一次次分享后,孩子们逐渐变得落落大方、活泼开朗,吐字发音也逐渐标准。之后,我们一同在《少年中国说》中领略少年的英姿勃发、在《我爱你中国》中体悟炽热的家国情怀、在《梦,会开出花的》中感受梦想的美好……我真切地体会到了教学的乐趣,原来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可以如此妙趣横生!

广播千回 道不尽童梦无边

每天下午2:30,西关小学的校园广播站总会传来孩子们稚嫩的声音。广播站里,孩子们尽情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传递自己的心声、讲述大家的故事。看到孩子们从最初的羞涩腼腆、发音不准,到如今能自信满满、流畅自如地播报,我倍感欣慰,恍惚间,好似看到了年少的自己。我想,我又一次感受到了支教的意义。在一期名为《梦想》的节目中,不止一个孩子对我说:“老师,将来我也想成为一名真正的播音员!您觉得行吗?”看着孩子们天真可爱的小脸,我答到:“相信你们,只要向着这个目标坚定前行就一定可以的!”梦想,总会开出花的。

情到深处,他乡为故乡。支教从不是单程车票,而是永不靠岸的航船。我和孩子们带着各自的星光在此相遇,又将载着彼此的光芒继续远行。这场双向奔赴的成长之旅,终将在时光里汇聚成璀璨银河,与我们相伴远行、“声”生不息......

来源:“继之青年”微信公众平台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权归天津师范大学所有